教育技术学
(学科代码:078401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概况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教育分支学科,隶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
本学科以教育技术学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教学规律的变化,研究如何运用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开发和使用学习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追求教育最优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媒体、网络、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我校于 2003 年获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2006 年和 2010 年分别被批准建立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 年获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自设置本学科专业以来,按照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学科始终密切跟踪技术发展前沿,逐渐形成了以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大数据与教育智能为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该学科拥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 人及在读博士 3 人,师资梯队成员结构合理。近三年共计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14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 项、省级项目 2 项,其它项目 11 项;承担和完成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14 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 1 项,省级 10 项,校级 3 项。获教学成果奖励 5 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 项。
二、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学科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高尚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严谨学术作风,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身体和乐观精神的教育技术高级人才。
专业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能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密切跟踪教育技术领域理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创新成果。
专业能力方面,具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能力。培养能胜任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出版等单位的数字化管理与建设以及在各类企业中从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以及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高级人才。
三、培养方向
1.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主要研究数字媒体设备、技术及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策略和方法,其研究内容涉及图像与音视频信息处理、虚拟教育场景、动画制作、教育游戏开发、及远程教育模式、网络资源建设、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安全、远程职业教育等。
2.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如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企业培训与绩效技术、信息化教育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等。
3.大数据与教育智能: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主要研究教育大数据知识的组织与表示,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研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智慧学习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等。
四、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原则上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5 年。具备提前毕业资格研究生,修学年限可在 2~3 年弹性变化。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侧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方法。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 1 年。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 18 学分,必修环节至少 3 学分。课程设置见下表课程设置见附表。
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必修环节、选修课和补修课四部分。课程学时数指课堂授课时间,不包括研究生查资料、阅读文献和课后作业等课外自学时间。计算方法是每 16 学时计 1 学分。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 1 年。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六、实践要求
1.文献综述
硕士生修学期间,必须阅读至少 50 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合格后,交学院存档,秘书汇总,登录教务系统硕士生记 1 学分。
2.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主讲 1 次、选听 10 讲以上学术报告。学术活动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记 1 学分。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3.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学习
由学校统一组织专题讲座或网络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完成专题学习记 1 学分。
七、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三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
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组团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需参加必要的软件工程专业相关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导师需要管教管导,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1.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并与教育教学应用领域紧密结合。论文工作一般要与教研(研究)室的科研主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考虑到可能的物质条件和时间,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鼓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自己选题。
2.开题执行《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硕士研究生开题的规定》、《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关于硕士研究生开题的补充规定》,学生可以按照个人计划进行安排,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报研究生学位管理科备案。
3.开题后,每隔一个月导师进行一次检查,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已完成的工作,已取得的成果,预期获得的成果,完成论文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今后的工作计划等。
4.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具体格式见《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详见《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