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18版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8-07-13    作者:计算机学院     来源: 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    点击: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

(学科代码:0818Z2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学科概况

1、学科内涵、授权资格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隶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学科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油气田开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油气地质资源知识的组织与发现问题,通过知识的发现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学科。该学科以油气勘探与开发专业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围绕感知大数据的数据采集、大数据网络传输、大数据组织、大数据标准化、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大数据管理、大数据集成与质量控制、大数据智能处理、大数据知识发现以及大数据可视化等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内容,以油气地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拥有计算机技术的资源信息工程的高级人才。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早源于 1984 年与自动化、管理专业一起成立了计算机与控制工程系,1991 年本学科挂靠工业自动化硕士点,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于 1984 年建立计算机软件专业,1996 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 年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 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在石油工程一级学科下获得石油工程计算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 年调整为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隶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2013 年获批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对外合作平台

目前本学科共有专任教师 62 人,其中专职导师 40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50 人;正高级 17 人,副高级 5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6 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 8 人。

本学科梯队重要成员目前担任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石油高校信息化协作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石油高校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智能数字油田开放论坛委员会主席、黑龙江省教育电视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电化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及副秘书长、大庆市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学名师奖等评审委员会专家成员,梯队的学术地位和声望显著提升。

近三年,本学科梯队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在美国纽约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埃因霍芬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留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及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并邀请 10 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学校和学院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通过国外交流访学已经与各访问机构建立了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机制。

3、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及优势特色方向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隶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依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先进技术,深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科学研究,在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多维度智能数据建模、深度学习、数据挖掘、智能优化技术、数据标准化技术,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建模、数据集成、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处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中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图形图像处理、基于 GIS 平台的信息集成与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媒体等研究方面形成了优势特色研究方向。

4、近三年成果

近三年来,学科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1 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 1 项,省部局级科研课题 16 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5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4 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发布部颁标准 2 部。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控制与决策》、《Applied Intellig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等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被 SCIEI 等检索 6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0 余部。梯队整体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扩大了学科影响力和辐射面,为龙江经济发展和石油工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基础科学及地质科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相关研究方向专业基础知识,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科学研究,与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地质工程等学科领域相结合,深层次研究信息资源获取、表示、存储、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本学科技术难题,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及教学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及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向

1、地质资源智能信息处理

本学科方向以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中的有关科学问题为导向,通过计算机和油田地质学深入融合,创新和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解决油田地质学有关领域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面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多维度智能数据建模、深度学习、数据挖掘及智能优化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2、地质资源信息集成与分布式计算技术

本学科方向以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中的大量数据为核心,开展油气资源数据集成和数据处理研究。包括数据标准化技术,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建模、数据集成、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处理等研究。

3、地质数据可视化技术

本学科方向利用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研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中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图形图像处理、基于 GIS 平台的信息集成与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媒体等理论与技术。

四、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标准学习年限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6 年。

(硕士 1 年后或 2 年后选拔为硕博连读生的研究生标准学习年限为 5 年,最长不超过 8 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 0.5-1 年。总学分不低于 16 学分,不高于 20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 10 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学位论文

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组团队培养相结合,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条件可聘请现场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七、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要求主讲 1 次、选听 10 讲以上学术报告。学术活动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交所学院存档,记载成绩,记 1 学分。

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八、学术论文

1、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应至少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 100 篇,其中至少精读外文文献三分之一,并写出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合格后,交学院存档。

2、博士学位论文要求见《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论文撰写要求见《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发表学术论文要求见《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返回顶部